罚款可以,别把我们罚趴下了!

作为一名行业老兵,对于快递公司仲裁部门罚款的那些事实在是不吐不快,各快递公司末端网点对此也是深痛恶绝、恨之入骨,没有不在这方面吃亏上当的业务员,试问哪个站点的大量流动性不是因为这个而无可奈何,今天难得空闲就来聊聊这些事!
一、无理无据的罚款制度
一个国家的人民法院都是以法律为依据、以事实为准绳,经过详细调查,引用法律,反复推敲,次次开庭,合议之后才会宣判,不服的还能二审、终审、行政复议。
而我们的快递公司是以客户的说辞为准,某大型快递公司也是以客户打进来的第一个投诉电话为准,尤其投诉服务类的电话,一投一个准,本公司今年就碰到过,因为在你的服务过程中,不可能每一次每一个都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满意,毕竟客户不能满足的因素是很多的。
有些是人为的,有些是不可抗拒的,但只要一投诉到快递公司就会罚款;今年申通公司的业务员跑到客户家里去打人,不是逼到份上,谁会去犯事儿,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这里实在是太多了。
平时派送的日常工作中出现一些小事,罚点小钱也只能选择息事宁人,不会计较,当然也经常会出现一些业务员急起来,打一架不干了的情况,他们感觉太欺负人了;碰到这种事,网点老板们就头痛,不罚下去,以后怎么办?
老练的老板也会分清事非,承担一部分罚款,好好安慰自己的员工,一再要求业务员小心翼翼,慎之又慎;对于总部的罚款也是无可奈何,因为这也是总部的一个创收渠道,只能服从。
本人去年年底就是因为一个客户在天猫上差评,被一次罚了500元,业务员承担一半都不肯,只能我们这些承运商买单,而上级公司的仲裁人员毫不讲情面,后来主管出面说他们也只是执行公司的规定,也是没有办法,得到几句安慰的话我也就算了。
这个投诉我是经过核查过的,只是年底了,送件量非常大,妥投效率非常低,业务员也比较急,在楼底打电话信号比较差,声音比较大,客户不舒服了,在网上一个差评,就被罚了500元。
天寒地冻的岁末日子想多赚点钱过个好年,一个差评就几天白干了,后来我与客户核实,取得客户的谅解以后,改了差评,罚款还是下来了,一提这事,我就想做快递不能不谈团队、谈公司文化、谈归属感。
我只是看在钱的份上才给你们干,讲不上人情,谈不上感情;在这进步的社会还赶不上中国古代,衙门断案还会问一下原告被告,现在快递公司的仲裁部门的大法官只看谁来击鼓谁有理。
二、仲裁投诉背后的潜规则
国家的法官们都是经过重重考试,历经磨练拿证以后才能上岗,而我们这些快递公司反倒好了,仲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,谁心狠手辣谁上岗,谁执行总部罚款制度厉害的谁钱多,因为这是公司制度,多罚款多提成。
美其名曰是好好管理,可好好管理一年到头都没见过公司组织末端网点的人培训过,没见过公司的管理人员来检查、辅导、蹲点,不行就罚款,还制定一些这样那样的规则让你们站点与站点之间互相举报,互相投诉,互相挖坑,一旦举报投诉成立,得到的佣金很是可观,故产生大批的电商转型做快递,利用自己的大单量包裹,投诉创收,一个月下来,收入可观。
因而出现了一些现象,快递公司的客服人员工资差距非常大,投诉岗位的非常高,而售后服务的非常低,老的人员都学仲裁去了,快递公司最热门的职业成了仲裁客服,仲裁人员和律师一样了,找证据、钻空子,设陷阱,搞自己同行,本是同根生、相煎何太急;公司的兄弟关系只能限制在本地区本省内,因为本省的不能投诉,本地区的要经常见面,一提外省,恨不得搞死一个少一个!
三、投诉生出的“新名堂”
以罚代管的机制对我们一线员工的心理打击还是蛮大的,公司政策制定的人员坐在办公室,他是难以体会一线员工一年四季在外面起早摸黑的辛苦,凡事都要忍一忍,做服务忍是应该的,但是最起码的合理性还是要有的。
我们做承包商的一线管理人员想管理好还得以理服人,以理说话,现在连一个人的件在路上还没到手中,客户一查件都要罚款,现在又来一个新名堂,“手淘”客户没有投诉,查个件都要被罚几十元,一点击手淘,一打400电话只要是服务类投诉、语气重了点、声音大了点、一个差评都要被罚款,我们不要人情味,我们要的是最起码的人性!
四、请给我一个开口的机会!
申诉难,只信客户不信自己的员工,一碰到投诉,我们第一时间会去处理,作为一个快递员,靠的就是按件计费,多送件多收件才能多赚钱,而在我们内地三四线城市,现在竞争那么大,收件价格一降再降,收件也赚不了多少钱,在这严格的签收时效面前,只有尽快地送出去才能多送件。
碰到投诉,有时候想申诉一下,可我们的总公司仲裁人员,宁信客户一句话,也不信自己内部员工的一百句,以客户的说辞为准,接到总部电话的时候,一句同事您好,叫得我们好心酸。
五、仲裁、判决、罚款可以解决问题根本?
仲裁依据、事实掌握不够完善,就草率判决,只要是一个老快递员出身,想要投诉谁、整谁,那是轻而易举的事。仲裁依据,罚款规定随意性太大,惩戒的目的是惩前毖后,公司的领导口口声声说罚款不是目的,是要解决问题。
我想说的是,客户一个差评要罚500元,且差评理由那么牵强,这是要用高压解决问题吗?解决问题的目的是罚了这次以后问题就不会发生了吗?连续出现的问题一直在罚,罚了以后还是再出现,公司领导是不是该思考一下,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?我觉得应该好好思考怎么去解决问题的根本。
罚款可以,让我们感觉到疼就行了,别把我们罚趴下了!
上一条:死蟹必赔:攻克活蟹冷链物流五大难题,京东物流要这么做 下一条:花1亿买学区房,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差别! 返回列表